远隔心态是由孤独引起的心理疲劳,李商隐诗中的避世自闭很严重

阅读:100 日期:2024-11-23 09:21:17


义山诗中已自供出心理疲劳所形成的忧郁惆怅,譬如:

重帏深下莫愁堂,卧后清宵细细长。

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!

风波不信菱枝弱,月露谁教桂叶香!

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。(《无题》)

第一句将自己深深地闭锁在重帏中,第二句将自己抛在不眠的永夜里。他的思念与回想是从这深闭而迟晚的时空架构上出发的。回想自己的心仍如青溪小姑一样,坚贞纯一,独处无郎。但每次想表露自己的坚贞忠诚,却屡次被视作神女的自媒,遭人奚落,困窘含羞,到头来只像梦一样地落空,只剩下孤独失望的我躺在深远的莫愁堂里!

到了五、六两句,更是调高声悲,说那狂吹的风波好像不相信飘浮的菱枝原是孱弱不支似的,不断地让它承担狂风大波的冲击,你不相信菱枝的负担是很有限的吗?唉,不要怪我为什么一再地接受这种打击,因为谁教月露不断地使桂叶散着清香?令我为了对这种真香的爱慕与忠诚,明知承受不了持久而沉重的挫折而却甘心自诒伊戚!

五、六两句几乎用了生命的全力,写得声嘶力竭;七、八两句一反常态,竟以木然的表情,面对挫折的情境漠不关心似的,表示冷淡退让,这是因为明知挫折情境压力过大,反抗无效,个人是如此无助绝望,失去信心与勇气,只好惆怅清狂,动时或躁郁清狂,静时或抑郁惆怅,情绪很不稳定,这正是义山心理疲劳的最佳自供。

再看他的《到秋》诗:

扇风淅沥簟流离,万里南云滞所思。

守到清秋还寂寞,叶丹苔碧闭门时!

《到秋》一诗,就空间而言,是从叶丹苔碧的闭门近处,想到万里南云的绝远处;就时间而言,是从扇风展簟的夏季,守到清秋寂寞的岁暮时分,从长夏就有了浓浓的相思,想念远方,直等到树叶红了,青苔厚了,仍是一再地失望,跫音绝响,遇合无期,只有一味僵木沉默地滞思,无望地闭着门,由是可以想见他失去神采的表情是如何无力与疲惫了。

义山另有一首《端居》诗:

远书归梦两悠悠,只有空床敌素秋。阶下青苔与红树,雨中寥落月中愁!”和本诗的心情极相似,诗中写“远书”与“归梦”都没有了,只好日困愁床,以冷漠的反应方式来应付一切,阶下的青苔与红树在雨中寥落、月中发愁,不论是阴是晴,都染着秋愁,那秋声秋光逼人而来,不是我守着一张空床所能敌得过的!

人在遭逢挫折时,只求闭门不出,蜷伏床角,都是退化式的行为,把闭门或昏睡当作“龟壳防卫”的工具,内心是十分孤独痛楚的。